论事 | 文/邱 林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格局又发生一个不小的变化。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今年一季度,德国2023年GDP首次超过日本。1至3月,日本经济同比上涨1.3%,虽然德国经济仅同比提升了0.2%,但德国的商品、服务价格上涨水平更高,纳入通货膨胀之后的名义增长率大幅扩张至6.6%。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意味着,全球前三大经济体已发生改变,由之前的“美国、中国、日本”,转变成现在的“美国、中国、德国”。日本《每日新闻》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就曾预言:在劳动生产率低下,日元汇率走低等因素影响下,德国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有可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2010年,日本被中国夺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宝座,现在更是被中国在经济规模上拉开巨大差距。更可怕的是,日本可能连世界第三的位置都无法保住。2022年德国名义GDP迅速接近日本,考虑到汇率等因素,2023年成为日本被德国的超过之年。
关键是,以美元计算的日本经济还在萎缩,如果按1美元兑140日元计算,预计2023年的日本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时隔约30年低于4万亿美元。从1972年至2022年整整50年的时间,日本GDP都稳居德国之上。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不断衰退,德国虽然经济增速不高,但是与日本的距离也在不断拉近。
新兴国家的上升势头也不容忽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未来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印度有可能连超日本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这些大概都是日本人不想看到的,但现实似乎比这更加残酷。低增长、低工资、低物价、低利率,这种“负螺旋”不断持续的情况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日本病”。
虽然有人说,日元贬值得严重,拉低了日本美元化后的GDP数据,日本在这一点上非常“吃亏”,低通胀使其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相差不大,名义GDP无法获得物价上涨带来的“红利”,但不可否定的是,许多信号都表明日本正在衰退,只不过日本人不愿直面现实,不知何时日本已独自被世界潮流抛在身后。
当然,从经济的实际表现情况来看,日本一季度的名义GDP虽然低于德国但实际增速更高,属于赢了里子输了面子,很明显里子更加重要,面子就像是衣服,随时能换,里子是身体,是实实在在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可能更换。
那么,日本到底是哪一步走错了?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未来创发中心战略企划室室长中岛济撰写的《自发达国家行列跌落的日本,振兴关键在于社会观念的转变》的报告作了明确的回答,他指出:“为何日本沦为输家?因为尽管日本经济基础无疑正在下沉,人们还是缺乏改变现状的危机感。”
中岛济的话一针见血。目前,日本最大的问题是结构性增长潜力的缺乏,特别是少子老龄化和人口减少加剧,基本“体力”正在下降,对经济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如果按1美元兑140日元计算,年平均工资为3万美元,倒退回1990年前后。日本人的工资水平也退回30年前,令日本的购买力和人才吸引力下降。
回过头看,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堪称奇迹,用如今我们常说的“世界工厂”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从工业机械到家用电器,日本品牌遍布全球。后来,人均GDP超越美国、地价和股票的飞涨、中产阶层的增长等一系列的经济奇迹,助长了日本人极度膨胀的自信,甚至高喊出“买下纽约”的口号。
日本人自认为会超过美国,并且曾制定了一个东亚雁阵战略,即日本作为东亚经济的领头雁,其后跟随的是亚洲“四小龙”,尾巴上是中国和东盟国家。虽然日本这一战略短期内收到了效果,但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经济遭受了沉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日本现在面临的老龄化社会现象、相连带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产业结构的老化、这些都是现在制约日本经济再次崛起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