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我选,我会选理想,但是理想也别高兴太早,既然不吝啬夸赞,也不吝啬批评,天天换定语吹销量,过渡期红利吃完咋办?
如果奥迪会说话,大概也要感慨一下,这时代真是变了,一个国产品牌都敢和BBA的奥迪来比档次了。到底是国产车飘了,还是奥迪扛不住刀了?
事实证明,新能源崛起下,销量重担奥迪还真是有点扛不动了。
(资料图)
对30万+的潜在受众群体来说,目前买车最为纠结的大概就是买奥迪为代表的传统燃油豪华品牌车型,还是选择理想领衔的新势力高端产品。如果是以前,大部分人都会闭眼入奥迪宝马,但现如今显然是时代不同了。
从最新的销量数据显示,在6月新能源榜单中,售价25-35万的价位区间,卖的最好的奥迪是Q4 e-tron,月销量只有2351辆,而同月,理想L7月销13107辆,理想L8月销9618辆,差距悬殊,奥迪Q4 e-tron连理想L7的零头都不到。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为什么在新能源领域,相似售价的前提下,消费者能够放弃四个圈的品牌吸引,转投理想的怀抱?
价格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理想的产品线,目前只有理想L7、理想L8以及理想L9三款车型在售,还有一款停产下线但仍能贡献点销量数据的理想ONE。理想定位高端新能源,车型售价都在30万+领域,终端也是基本没有优惠可言,价格比较稳定。
而奥迪新能源产品线,不同于成熟完善的燃油领域,目前实现电动化的车型仅有为数不多的几款, 像是Q2以及Q4和Q5还有奥迪A6L和A8L,以及比较著名的e-tron及GT车型等等,价格跨度也很大,从24万+到百万+都有设计,从产品线和架构体系丰富程度来看,显然是奥迪优势更为明显,而且价格跨度大,门槛要比理想低,潜在受众应该更加广泛。
颜值
颜值这一块,客观公平的来说,理想的表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出彩,至少在新能源领域,颜值和辨识度比理想高的比比皆是,理想的整体造型和风格还是侧重于沉稳大气,有燃油车的韵味,不过气场和科技感的营造还算出色。
而奥迪电动化的产品风格也是比较多变,有SUV也有轿跑和性能车,贯彻了燃油车的设计语言和风格,细节设计可能有明显区分,设计上元素要比理想丰富一些,风格选择也更多样化,不过整体来看燃油车属性比较突出,新能源的科技感和未来感属性不算太明显。
空间
空间来说,奥迪本身就属于大空间,理想表现也是不差,但是两个品牌相比,同价位前提下,显然是身为国产车的理想更有优势一些。以奥迪为例,Q4 e-tron以及Q5 e-tron两款车型分别定位紧凑型和中大型SUV,而理想的车型产品都集中在中大型SUV阵营,Q5 e-tron虽然定位相同,但轴距还没超过3米,且只有5座布局,对比理想L7的大5座以及L8和L9的6座来说,空间利用率和灵活合理性角度,奥迪虽然不差,但理想更胜一筹。
时代适应性
一个品牌想要长久立足,必然要有调整自我,紧跟时代,和社会同步适应科技变化。从车市发展的趋势来看,智能化和电动化才是未来的主旋律,而目前阶段,新能源车型的接受度虽然有所提升,但是从实用性角度出发,增程式产品不失为一个在燃油车和纯电车型转变的最佳过渡产品,既能享受纯电车型的便捷性和出行成本,又和燃油车一样没有里程焦虑。
结合智能化体验来看,显然是新势力车企,在汽车上赋予了更多的智能产品属性,奥迪虽然在燃油车领域以科技感著称,和理想等新势力车企相比,在辅助驾驶系统以及配置丰富程度层面,还是理想更有优势。
车主属性
理想的客户画像非常清晰,可以看到品牌所瞄准的都是中产阶级,家里往往有其他车。是更注重用车体验且用车频率更高,更注重用车品质的人,往往都是家庭用户首选,用车场景更加多样化,弱化汽车的品牌属性,更注重车辆的工具性和使用体验。
而奥迪的用户群体相对广泛一些,但毫无例外,选择奥迪更注重的就是品牌效应,更认可品牌影响力,也比较注重舒适性和驾驶感受,或许也有商务用车需求,奥迪的车主逐渐向年轻化转变。
新能源领域高度和认可度
这一点其实从销量数据上就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果没有新势力品牌的崛起,相信BBA为首的传统燃油车品牌会毫不费力的继续统治新能源阵营。
但因为新势力品牌的跨行业加入,让一切有了更多的可能,也给了国产品牌弯道超车的希望,至少目前销量数据很明确的显示了,比起品牌,新能源高端领域的潜在受众更注重用车体验和行驶质感,所以理想的产品销量才能居高不下,成为奥迪都望尘莫及的存在。而理想等新势力国产品牌的成功,踏破了所谓的品牌溢价,拉低入门门槛,提升同价位车型的品质,对消费者来说,也是喜闻乐见的。在新能源领域,高度和认可度并不靠品牌决定,而是靠实力说话。
从这6个综合维度来看,可以发现奥迪作为传统老牌豪华品牌,还是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和亮点所在。所以就豪华感和档次感层面来说,奥迪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地位依旧是固若金汤,但是在新能源阵营,目前是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一些车型售价比理想低,但是却没有理想受欢迎,这就是尴尬的问题所在。奥迪的豪华属性在新能源领域肯定还是有一定的加成效果,但是但显然这套并不那么适用于高速崛起的新能源领域,在这个阵营中,消费者更侧重于车辆本身,所以想要将燃油领域的优势发扬光大,就要放弃所谓的格调和坚持,打造更出色的产品,才能实现突破和转变。